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

長庚毒物科主任醫師教您怎麼吃

長庚腎臟科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是國內最權威的毒物專家。對毒物越了解,林杰樑越清楚要從生活周遭防毒。關於吃,他非常謹慎,幾乎不外食,由老婆下廚,每天帶便當上班。

早餐則是豆漿、饅頭、麥片、白煮蛋等交替選擇,他不鼓勵吃麵包,因為麵包隱藏了太多油脂,甚至有害人體的反式脂肪。
林杰樑認為任何種籽油都不錯,他們家用的則是葡萄籽油,平日烹調盡量水煮、清蒸或微波,減少用油量。
 
  
如何避免食物的毒素?
他說:「我們家只吃當令食物。」絲瓜、高麗菜等,都是林家餐桌上常見的好菜。
因為當季盛產的蔬果,價格便宜,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,青菜買回家,一定先用流動的清水浸泡十五分鐘。水果也要徹底清洗,即使像有皮的橘子、香蕉、龍眼、荔枝,都得先洗過再剝皮,柳丁洗過才能切,比較特別的是棗子、蓮霧,林杰樑都是削掉皮才吃。
碰到菜價飆漲時,林杰樑會選擇冷凍蔬菜代替。在食材選擇上,除了吃當令蔬果,林杰樑鼓勵大家多吃當季盛產的小型魚,台灣的鯖魚、花飛魚、四破魚、竹筴魚與秋刀魚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海水魚優於淡水魚,愛吃鮭魚的人,最好擇體型較小的野生鮭,大型深海魚在食物鏈中累積了太多毒素,建議少吃。
 
  
至於肉類,他只吃雞胸和雞腿不吃皮,豬肉則選擇有CAS標記的優良肉品。不吃生食、不吃內臟、不吃加工醃漬類食物如香腸、炸雞等,少買進口蔬果、少吃帶殼海鮮,多吃蔬果、一周至少吃兩次魚,是他的飲食原則。   
這個不能吃、那個也不能吃,人生還有樂趣嗎?
林杰樑笑說,生活沒必要過得戰戰兢兢,因為身體有自然的排毒功能,
愛吃炸雞、薯條、燒烤的人,一個月吃一次無妨,
只要頻率不是太高,身體都可以自然代謝,別怕健康被毒害!

1.
避免醃製品、油炸與加工食物。少鹽少糖少油?
2.
魚要吃巴掌以下的小型魚,因大魚吃多了小魚,也會在體內累積毒素。盡量吃海魚,不吃魚頭及內臟,每週吃四兩

3. 食物以水煮或清蒸烹調,微波爐也可使用,如此食物不會變質,營養流失最少。
4.
盡量避免使用釀造醬油,因為少數醬油公司在釀造過程中可能產生黃麴毒素污染
5.
台灣潮濕炎熱,食物容易發霉及產生黃麴毒素,五穀雜糧、麵條、冬粉、中藥需放在冰箱保存,一旦發霉立即丟棄
6.
購買最便宜的當季時蔬,因生長迅速、價格低廉,農人不用也不願多花錢灑農藥。不吃生菜,避免蟲卵細菌寄生。



最近在電視上看到記者問林杰樑的兒子 (看起來大約是唸國中年紀): 喜歡吃麥當勞嗎? 好不好吃? 他回答說: 不知道 我沒吃過.--孩子的飲食習慣都是跟著父母的喜好來的, 慎選食物就是孩子健康最好的保障.
-幸福花生站內所有文章歡 迎轉貼,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- -轉貼文章,若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我 們將儘快處理-

多吃蒜、薑、蜆、菇、紅棗 強化代謝功能 減緩塑化劑危害

 塑毒風暴愈演愈烈,不少含塑化劑食品已被民眾吃下肚,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沈立言呼籲,民眾不妨多吃新鮮蔬果,及食用能強化肝臟解毒代謝功能的食物,如大蒜、薑黃、薑、蜆、紅棗、洛神花和菇菌類等,並配合均衡飲食,可提升肝臟解毒代謝能力,即能減緩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。

多吃新鮮蔬果少危害

沈立言指出,一般塑化劑停留在體內,正常情況下約在四十八小時後就會代謝排除,最近聽聞很多朋友恐慌、憂鬱得什麼都不敢吃了,他呼籲民眾無須過度驚恐,多攝取能提升肝臟解毒代謝能力的食物。

沈立言表示,各國訂出每人每日攝取DEHP的容許攝取量為一.二至八.四毫克不等,國內衛生署目前公布的檢測飲料,就有一瓶六百CC飲料有些含量遠超出上述的DEHP容許攝取量,甚至達到二十毫克,實在令人關切。

但他提醒,目前被檢出含有塑化劑的食物,要看所含塑化劑的量有多少,像吃外食、打包辦桌食物,常以塑膠盛具裝熱湯、熱食,則包裝在內的食物,就可能釋出塑化劑,所以必須釐清食物是製成時即含塑化劑,或遭盛具污染。

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建議,民眾應重新習慣天然食物的味道,勿將「把關健康」的責任交給別人。
〔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/台北報導2011/06/07 〕

-幸福花生站內所有文章歡 迎轉貼,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- -轉貼文章,若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我 們將儘快處理-